Close icon

我們關注你的個人資料私隱

我們不會向第三方透露閣下的個人資料;同時你的身份亦不會被辨認。

Close icon
其他註冊方法

來繼續你的旅程

Close icon
其他登入方法
Facebook
Google
Apple

已有帳戶? .

點擊「註冊」即表示你同意我們的使用條款及細則個人資料收集聲明私隱政策Cookie 政策同意書

還未有帳戶? .

忘記你的密碼?

請輸入你的電郵地址。你將會收到重設密碼的電子郵件。

Close icon

請查看你的電子郵箱

請在此輸入電郵中的六位驗證碼和新密碼。

收不到電郵嗎?請檢查你的垃圾郵件資料夾,或使用其他電郵地址

【自己失眠自己救】失眠認知行為治療是什麼?

香港CBT-I網上課程介紹 2024

01/01/2024 6 分鐘
profile pic

Ruby Liu MY

read icon 閱讀 109426
|
share icon 分享 9
認知行為治療
心理治療
心理健康 101
失眠

免費登記

一站式心理自療平台,紓解情緒,照顧心理健康。

Boon tour guide image
sleep

文章要點:

  • 「失眠認知行為治療」幫助受失眠困擾的人辨認和糾正導致失眠的想法和行為
  • 主要方法包括睡眠衛生教育、規劃睡眠習慣、環境控制法、放鬆療法、睡眠限制法和認知療法
  • 研究指出,網上失眠認知行為治療能提升參加者的睡眠效率、改善失眠嚴重程度和抑鬱症指數
  • 網上失眠認知行為治療與實體治療的效果相約


睡眠幫助我們保持健康,發揮理想表現,如果我們想第二天精力充沛,相信都會聯想起充足睡眠的必要。正因為我們深瞭睡眠的重要,當我們睡不好時,自然也會帶來壓力。

漫漫長夜,對於有失眠的人而言,可説是一種漫長的困擾和折磨;失眠除了影響日常生活如工作和社交,更會影響記憶力和情緒,或帶來焦慮及抑鬱情緒。

根據 DSM-5-TR 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五冊文字修訂版,診斷失眠的標準為:  

  1. 難以入睡:上床後30分鐘仍不能入睡  
  2. 睡眠中斷:半夜多次醒來而難以再入睡   
  3. 清晨早醒:起床比預算時間早而無法再入睡
  4. 自覺睡眠質量很差:起床後仍感疲乏,如沒睡過般  

當上述的情況每星期出現三次或以上,並持續了三個月或以上,造成困擾或影響日常運作;即使有充分機會仍無法入睡,而沒有受其他睡眠障礙、藥物、或精神健康狀況影響,才能定義為失眠。 

面對失眠,有人選擇吃安眠藥,有人嘗試鬆弛練習、睡前喝牛奶和浸熱水浴等方法。其實很多時候,失眠是由一些不利睡眠的觀念和行為習慣而造成。這時候,認知行為治療 (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,簡稱 CBT)便能從思想和行為兩方面入手,協助受失眠困擾的人糾正有關睡眠的慣性思想,行為和生活模式,從根本提升睡眠和生活質素。

sleepless

理論

失眠認知行為治療(CBT-I)透過辨認和改善導致失眠的想法和行為,逐步解決睡眠問題。導致失眠的想法可能是對睡眠的固有想法,如過度擔心自己無法入眠、反覆細想失眠帶來的後果、認為只有深層睡眠才有休息效用等。而導致失眠的行為,可能是睡在不舒適的睡房、睡前做喚醒大腦的工作、在日間小睡、過度喝咖啡等。

失眠認知行為治療的六大部分包括:

  1. 睡眠衛生(sleep hygiene)
  2. 睡眠習慣(sleep-wake scheduling)
  3. 環境控制法(stimulus control)
  4. 放鬆療法( relaxation therapy )
  5. 睡眠限制法(sleep restriction)
  6. 認知療法(cognitive therapy)

治療一般會先評估服務使用者的睡眠狀況,並利用「睡眠日記」記錄每晚的睡眠情況,以制定個人化的睡眠計劃;同時改變不利睡眠的想法和行為,並提供有關良好睡眠習慣的建議

治療例子

環境控制法

「環境控制法」為例:我們很多的日常習慣,行為或感受,都和一些特定物件,環境,和人物有聯繫。例如,

當我看見美食(刺激),會感到肚餓(反應)

當我待在寧靜的房間(刺激),會感到平靜(反應)

睡眠亦不例外,對有失眠的人而言,待在睡房或看見睡床,可能會令他們聯想起睡不著的回憶,忐忑思考「今晚能不能睡到呢」,很容易將「上床睡覺」連結至「我今晚又失眠,聽日又冇精神啦」。長遠而言,可能會鞏固他們對睡眠的消極觀念。

「環境控制法」的其中一個方法是啟動「睡眠模式」的環境,將工作及休息的空間清楚劃分。日間工作時,嘗試離開睡房或睡床;或在臨睡前為自己「轉換場景」;在睡房擺放令你放鬆的擺設,把特定物件(如毛公仔、毛毯)放在床上,或點上香薰,創造培養睡意的環境;讓大腦意識到場景調換,啟動「睡眠模式」;在思想和行為的層面,改善睡眠習慣。 

睡眠限制療法

睡眠限制療法是CBT-I的另一核心方法。

不少失眠者都把淺眠階段誤認為是醒著,低估自己睡著的時數,延長躺床時間來補眠,結果是躺床而沒睡著的時間越來越長,引發對失眠的恐懼和焦慮,形成惡性循環。透過限制失眠人士在床上醒著的時間,容易讓他們覺得睏後一上床就很快睡著,逐步適應新的睡眠規律,調節睡眠質素,打破失眠的惡性循環

你可透過睡眠日記,記錄每天實際睡著和躺床的時數,計算出睡眠效率(sleep efficiency)

睡眠效率 = 實際睡覺時間/ 躺床時間 x100%

在躺床時間需至少5.5小時的前提下,睡眠效率達至85%或以上,躺床時間可增加15分鐘;低於80%,需減少15分鐘;介乎80%至85%,則維持不變。療法以7天為一週期,每過7天便要按上一週期的平均睡眠效率作出調整。透過逐漸增加睡眠效率,失眠人士可在睡眠時間內獲得更深度的休息,同時打破失眠與睡床的關係。

Measuring sleep scale

心導遊+ 失眠認知行為課程

課程療效

網上失眠認知行為治療是一種靈活方便且經濟實惠的心理治療方式,用家可隨時隨地在網上平台自主進行,並以電子工具輔助。

研究指出,網上失眠認知行為治療能提升參加者的睡眠效率、改善失眠嚴重程度和抑鬱症指數,並能在接受治療評估後的4至48週內維持效果。而相比實體治療,網上治療在提升睡眠效率、總睡眠時間和改善失眠嚴重程度,在統計學上相約。

此外,研究指網上認知行為治療能改善:

  • 入睡耗時(sleep onset latency)、
  • 入睡後醒來的總時數(wake after sleep onset)、
  • 總睡眠時間(total sleep time)、 
  • 睡眠效率(sleep efficiency)和
  • 醒著的次數(number of awakenings)等睡眠質素指標。

心導遊+平台提供有實證支持,共6節的免費網上失眠認知行為課程(為期6-8星期)。課程由臨床心理學家帶領,透過影片、文字、練習、問卷、故事分享等形式講解如何紓緩失眠。你能先增加對睡眠的認識,打破有關失眠的迷思;再認識不同管理睡眠的技巧,建立習慣,以行動改善失眠,紓緩因失眠引致的身體反應 。課程設有練習提示功能,助你輕鬆回顧記錄、重溫練習。

此課程以實證為基礎,有效改善失眠嚴重程度、睡眠效率、睡眠質素和夜間覺醒次數等。而網上學習的過程中,你能利用電子工具如睡眠日記和評估問卷,幫助了解自己的睡眠情況,和設立個人化的睡眠計劃

失眠認知行為治療適合什麼人?

無論你是因睡眠困難(如:難以入睡、難以保持睡眠、早醒)而影響日間表現人士、或希望改善睡眠質素人士、以及有興趣進一步了解睡眠健康的人士,也適合這個課程。

課程將透過失眠認知行為治療的六大部分,與你逐一打破失眠循環:

  1. 睡眠日記
  2. 睡眠衛生
  3. 環境控制法
  4. 睡眠限制法
  5. 認知重構
  6. 放鬆練習

課程加入不少實用練習和工具,包括:

  • 腹式呼吸練習
  • 自律鬆弛練習
  • 漸進式肌肉鬆弛練習
  • 4-7-8呼吸法
  • 身體掃描練習
  • 放下憂慮練習 
  • 思想陷阱及轉念練習
  • 睡眠日記等等

此外,為令會員更了解課程,我們於3月舉辦了「失眠認知行為課程」網上體驗班;在兩小時的體驗班裡,臨床心理學家帶領參加者了解有關睡眠的常見誤解、課程的原理和編排、學習如何逐步改善睡眠問題、嘗試課程練習,掌握改善睡眠困難的技巧。體驗班內容已經上載至平台,歡迎你免費登記成為會員或登入後重溫。

詳情請參考以下連結:https://www.jcthplus.org/event/event-event-playback-20230320_cbti-intro_all-members

失眠認知行為治療的好處

  • 適合希望自主解決失眠問題的人士,無需倚賴藥物
  • 幫助受短期失眠影響的人代替使用安眠藥,或預防失眠復發
  • 長期使用安眠藥人士可利用認知行為治療,補充安眠藥的不足,而且有減藥、停藥的機會
  • 適合大部份身體狀況的人士,如老年人、孕婦、及小孩,沒有任何已知的副作用
  • 針對失眠問題的根源,如不良的睡眠習慣和思考方式,長遠解決失眠問題

失眠認知行為治療的限制

  • 失眠認知行為治療需要使用者的積極參與,才能發揮最佳效果
  • 某部份身體狀況人士,如未經治療或不穩定的胃酸倒流病、心血管疾病、躁狂抑鬱症、酒精或藥物依賴睡眠窒息症、不寧腿綜合症、日夜節律睡眠障礙,在接受治療前需先向醫生或相關專業人士查詢是否適合


自己失眠自己救,願一夜好眠不再是你夢寐以求的盼望,而是天然而成的好習慣。

accepting insomnia

參考資料:

Li, L., Wu, C., Gan, Y., Qu, X., & Lu, Z. (2016). Insomnia and the risk of depression: a meta-analysis of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. BMC psychiatry, 16(1), 375. https://doi.org/10.1186/s12888-016-1075-3

Seyffert M, Lagisetty P, Landgraf J, Chopra V, Pfeiffer PN, Conte ML, et al. (2016) Internet-Delivered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to Treat Insomnia: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-Analysis. PLoS ONE 11(2): e0149139. https://doi.org/10.1371/journal.pone.0149139

Soh, H. L., Ho, R. C., Ho, C. S., & Tam, W. W. (2020). Efficacy of digital 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 for insomnia: a meta-analysis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. Sleep medicine, 75, 315–325. 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sleep.2020.08.020

認知行為治療
心理治療
心理健康 101
失眠
author profile pic

Ruby Liu MY

「賽馬會心導遊+計劃」心理健康推廣主任

已複製
相關文章
Poon profile pic 阿本
已加到「收藏庫」
繼續傾

已加到「我的練習」讓你隨時新增或翻閱紀錄

rating
你有幾滿意呢次對話?
呢次同阿本傾完之後,你有冇⋯⋯
更願意去傾自己嘅狀況?
更加想喺日常生活中以行動去改善自己嘅情況?
覺得會幫到自己嘅心理健康?
了解多咗點照顧自己嘅心理健康?
感謝你的寶貴回應!